7月14日,云顶国际舞蹈学院暑期研学采风团队踏上了“探红色文旅,品陕北风情”的调研学习之旅。该日,团队前往延安精神的发源地——“南泥湾”和中国第二大瀑布——“壶口瀑布”,通过对目的地的历史缘由、文化旅游状况的亲历体验,探索延安红色文旅事业的发展之路。
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
上午,团队一行8人来到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,感受抗战时期军民共同奋战的历史,体会南泥湾所承载的中华民族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。
1941年3月,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,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。南泥湾不仅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,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。80年后的今天,“红色南泥湾· 陕北好江南”的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拔地而起。
园区干道两旁,稻田翻绿浪。结合天水蓝、稻林绿、头巾白、塬土黄、革命红五种色彩,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形成融合文化、旅游、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平台,为南泥湾打造5A级景区。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,如今一个极具红色内涵的新南泥湾已经初具规模,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园区内郁郁葱葱的稻田
园区内,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尤其瞩目,引人驻足。纪念馆虽小,却无处不展现着毛泽东、周恩来、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留下过的劳动足迹。在每一张珍贵照片前,团队成员驻足凝望,仔细瞻仰,体会昔日的革命先辈靠一把镢头、一支枪,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“陕北好江南”的不易;在每一件历史文物前,团队成员全神贯注,用心铭记,感受先烈们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的精神风范。
一个硕大的党徽雕塑伫立在园区空旷的广场上,令团队惊叹。南泥湾党徽广场的党徽雕塑高13.8m,其中13代表党中央在延安经历的13个春秋,8代表8年抗战;宽19m长21m代表建党于1921年。其主体造型以党徽为核心意象,通过圆雕的表现形式,突出了南泥湾园区的红色主题、文化主题,吸引全国各地研学团队纷至沓来。
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
同日下午,团队前往延安市宜川县壶口瀑布。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,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,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交界处。黄河在此奔流,两岸石壁陡立,河口收束狭如壶口一般,故称之为壶口瀑布。其水流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,形成”千里黄河一壶收”的气概。
远看壶口瀑布,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宽宽的河床,与想象中奔腾的黄河有所差异。但当人们不断靠近“壶口”中心处,看到黄河水飞流直下,雾汽从峡谷中腾起,再与彩虹融为一体,“千里黄河一壶收”的气势直击人心。
这恢宏的场景与许多艺术家都产生了心灵的共振。1938年,诗人光未然路经壶口,他见黄河逶迤,瀑布奔腾,气势汹涌,想到正当民族危亡,日寇凌虐,不由心潮澎湃。翌年三月,光未然的长篇组诗《黄河》写就。后经作曲家冼星海作曲,完成了著名的大型声乐作品《黄河大合唱》,几十年常演不衰。周恩来总理曾赞誉:“为抗战发出怒吼,为大众谱出心声。”从此,壶口瀑布被视为中华民族不屈和威武精神的象征。
以黄河作为创作灵感的舞蹈精品不胜枚举,其中大型组舞《黄河》以独舞、双人舞、三人舞、四人舞、群舞等舞蹈形式在空间的大幅度流动,表现了在抗日战争中,中国人民在苦难中顽强的斗争,他们同仇敌忾保卫黄河、保卫家园,显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悍力量。
团队成员感同身受,不禁在母亲河边跳起了舞蹈,用肢体一抒心中的激动之情。舞姿和浪花相交融,与水声相㓎合,不免涤荡人心,这一舞,可谓是情景交融,心由舞言,舞出了新时代青年对党和国家的美好祝福。
在延安市南泥湾革命纪念馆、壶口瀑布等旅游景区,研学旅行持续火爆,各景点游客接踵而至,前来追寻伟人足迹,重温革命先烈奋斗历程,体验红色精神和陕北风情。一个个革命旧址、一件件历史文物、一桩桩英雄事迹……延安的红色遗址遗迹遍布,铸就陕北大地的红色丰碑,是传承革命精神、弘扬红色文化的绝佳载体。
建党百年,全国各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,进一步整合文旅资源,不断加强研学旅行产品开发。我国正走在文化复兴的道路上,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舞院学子更应该发扬自己的文艺力量,通过实地学习和亲历实践,充分认识到文旅融合功能,以文艺形式和创新文艺方式让历史血脉代代相传,争做新时代红色传人,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。
撰稿:于蓝清 高璇
审核:杨莹
(微信扫描分享)